我们都知道就业歧视多种多样,包括性别歧视、乙肝歧视、残障歧视、户籍歧视等。虽然我国诸多法律里都有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然而现实中歧视现象却依然随处可见。既然法律有了规定,那么对于具体的歧视行为又都是怎样处理的呢?性别就业歧视的行为又都受到了怎样的惩罚呢?
我们选取了一些乙肝就业歧视的案例以做对比。
我们再看一下精神赔偿的金额
我们发现在这七起乙肝歧视的案件中,最高的赔偿金额为1万5千元,发生在2008 年,而2017年,性别歧视案件的精神赔偿金额却还只有2000元。其中济南大众日报乙肝歧视案与马户诉北京邮政性别歧视案中的被告都是国企,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和4亿,远远高于其他案件被告的注册资本,在北京邮政的资本是济南大众日报4倍的基础上,被判决需赔偿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却不及大众日报的7分之1。
2000块...性别就业歧视只给2000块!???如此廉价的赔偿金额是否意味着企业可以继续为所欲为地继续对女性成本极低的歧视?这是否可以理解成是法院对歧视女性的企业的纵容?一个女性承受了歧视,造成的心理伤害和诉讼成本加在一起只值2000块?
而被告企业向遭歧者赔礼道歉的情况呢?
这七起乙肝歧视的案子的判决结果都有书面道歉,而在4起性别歧视的案子中,只有高晓诉惠食佳的案子判决了赔礼道歉。啊喂,我们打的案由是一般人格权诶,赔礼道歉是最重要的精神安抚,难道作为女性就没人格不该被尊重吗?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性别平等排名相对靠前的国家,对美国的性别就业歧视案件很好奇,于是煞费苦心找到了几例案件。下图表是案件简略信息,我们的微信账号曾对其中的“卡车司机案”和“沙特王子司机案”做过比较详细的分享,如果想了解它们的详情,可输入上述关键词分别进行搜索。
为了更直观的对比,我们把美国案例的赔偿金额折算成人民币后,得出了下表(⚠ 折合成的人民币金额是总赔偿金额除以了人数以后得出的平!均!金!额!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中国性别就业歧视的2000块赔偿金...):
美国案件多为集体诉讼,但我们除以了参与维权的人数后,发现平均下来每人获得的赔偿还是远远高于中国的性别歧视案件中对受害者的赔偿。而就歧视岗位和工种来看,中国的女性连从事行政助理和文案工作都会遭到歧视,更不用说其他要求体能的一些工作了。
两国在具体法律法规上必然存在差异,但一样的是我们都宣扬性别平等,妇女有与男性同样的就业选择权、同工同酬的权利。从基本国策到地方法律,中国都有强调维护妇女基本人权,却在真正出现问题时,中国的现状却没有把公道还给遭遇性别歧视的妇女。
若要保护妇女就业权,就一定要严惩实施性别歧视的企业,但2000块真的可以做到吗?这对资本雄厚的企业来说不算惩罚,但却会吓跑想要站出来维权的女性。
中国性别就业歧视的路还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