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23位高校校友向全国75所高校发出呼吁,高校应当在校园招聘会现场设立就业歧视投诉窗口,并监管校园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多封建议信纷纷寄往学校。
这项建议,参考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发布的文件。
……
2018年2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加强招聘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办会机构必须严格审查招聘单位的资质、招聘内容和相关宣传资料;招聘单位的招聘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有民族、宗教、性别等歧视性条件;并且要在招聘会现场设立就业歧视投诉窗口。
可是,有许多报道却反映出,举报窗口的规定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藏在角落的意见箱、无人管理的意见箱,就像是一件为了应对规定的摆设。
藏在角落的意见箱
《广州高校校园招聘性别歧视调查报告2017》提到,在向高校举报校园招聘中的性别歧视时,调查员选择了电话、信件、网络投诉等不同的方式。但统一反应出来的情况却是缺乏管理、回应滞后。
这些调查说明,仅仅只有规定是不够的,要让就业歧视投诉窗口真正发挥功效,要让校园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得到有效监管,还需其它可行的措施。
考虑到这些情况,此封建议信共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除了实体信外,校友们还尝试往学校电子邮箱邮递建议信。但只收到冷冰冰的自动回复。
至今,只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话回复,学校说之后会留意校招中的歧视现象。之后会再给纸质回复。
这些校友表示会继续跟进,督促校方重视校园招聘中性别歧视的严峻现状,并积极解决问题。
这项调查发现高达86.5%的女性受到过一种或多种招聘性别歧视,其中有64.1%的女性遭遇过5种及以上的性别歧视,另有33.4%的男性承认在招聘中存在性别歧视。
这项报告表明,超过81%的女性认为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其中22%的女性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
来自报告研究合作机构领英(LinkedIn)的数据显示,男性在教育、健康、福利事业等领域较为稀缺,女性在工程、制造、建筑、信息、通信等方面代表性不足。行业人才分布失衡现象不光是人才储备问题,在各行各业中男性都占据了绝大多数岗位的领导位置。
这份报告于2017年发布。报告提出超过9成招聘会存在性别歧视,限定录用男性的职位远多于限定录用女性的职位,男性的薪酬和发展前景也普遍优于女性。同时指出,高校的监管不足,存在招聘会前审核不严谨,对现场监查不力,缺乏后期管理等问题。
201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这项报告指出,若中国能够在2025年提升25%的女性经济参与度,本国GDP可增长2.5万亿美元,同期全球GDP亦可增长5.3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