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们开始筹备“海外之声”,主要为读者介绍海外反就业性别歧视方面的新闻和资讯。除法定节假日外,每天在微信群和微博上推送一则相关海外信息,现将9月19日-12月28日的内容进行汇总,加以编排、形成季刊。
部分图片展示
感谢各位投入的宝贵时间和付出!
(全文最重要的一段话在这里)
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kmXzB7wvZBs30mcUyRBdg
提取码: dicd
“海外之声”简介
14年10月至今,在一群小伙伴们的努力下,我们向人社局举报了1000+在招聘活动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经过不断的交涉,大部分有效举报得到了人社局“责令用人单位删除性别条件限制”的回复,2地人社局行使了罚款的职权。
但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上却是不同的光景。几乎每一条#粉丝投稿#热门微博的下面都充斥着谩骂和暴力,毕竟损害了部分男性的既得利益,而且接受现状似乎比努力争取容易。不过,还是有不少支持和鼓励的声音,让我们觉得自己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做出了微小贡献。
坚持招聘活动中的性别平等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而无关什么政治正确。我们既不是绝对主义者也不是平均主义者,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不是消除差异,但是针对岗位要求的性别限制应当严格,简单的“需要加班”、“长期出差”、“条件艰苦”等笼统词汇并不能将新时代的女性拒之门外;每个行业、岗位中男女比例达到5:5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诉求的本质是机会平等,以及对现有不平等情况的纠正。
虽然不谈政治,但是很多性别歧视的岗位却是由公权力部门发布。在公务员招录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中,公安局、政法机关、法院等部门似乎长着一副男性的面孔,“天然”的排斥女性。对于这些政府部门,人社局在当前法律规定下并无处理的权利,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向其上级部门投诉,但往往是石沉大海。
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不仅存在于中国,其它国家也有,但是很多地方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地方已经消除了招聘广告中的性别条件歧视,并设置有就业机会平等委员会帮助女性进行维权,媒体也积极为女性的权益发声,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以上就是我们成立“海外之声”的原因,期待有内容可以引发你的思考。
反馈邮箱:xcjyxbqs@126.com